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11

zz把iTunes的侧边栏改回彩色

http://macuknow.com/node/12951   第一件事情,下載iTunes側邊欄的彩色文件;解壓縮文件,重新命名為 iTunes.rsrc,把它放在容易找到的位置或是桌面;   接着按着以下路徑 ~ /Applications/iTunes.app/Contents/Resources/ 找到文件 “ iTunes.rsrc ”,並重新命名為 “ iTunes-backup.rsrc ” 重新命名文件完成後系統會要求驗證 現在拖拉新的 iTunes.rsrc 文件到 ~/Applications/iTunes.app/Contents/Resources/ 系統會再次要求驗證(如上圖,即為正確完成所有動作!) 重新啟動 iTunes 享受新的側邊欄彩色圖標!

评价人有哪些用语

  最近看非诚勿扰,发现自己真是语言匮乏,有时候观点和乐嘉类似,但实在找不到词汇来描述。wiki上也看了实在不少的古代人物了,往往后面会有种种史书对他们的评价,以前只是一眼扫过那些文言,从现在开始要反复朗诵默记了!   这只是个memo

1945年南京受降式的场馆竟然不开放!

Image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何应钦作为同盟国代表在日军投降书上签字,1945年9月9日,南 京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向中国战区投降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大礼堂(现南京军区大礼堂)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投降书,向同 盟国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何应钦表示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书中日文各一份, 仪式历时15分钟。 仪式结束后,何应钦发表讲话:“敬告全国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 式已于9日上午9时在南京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日子,这是八年抗战 的结果。中国将走上和平建设大道,开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      这个地方就在珠江路过去,黄埔路上的南京军区里面。 难以想象,对中国人民如此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竟然没有开放为公共博物馆,而 是被南京军区占据并被开辟为南京军区军史馆和南京军区大礼堂,不对外开放。 这个事件是超越党派的整个中国历史上相当重要的时刻,太不尊重历史了!  

迅雷这种软件还是少用为好

  关掉之后,还有2个服务在进程里,也不知道在后台干些什么,但是我serv-U的速度明显变慢,局域网提供下载的速度只有2M不到,结束掉后马上回到6M的正常速度。

Mac上取色

为了让2张图的颜色一致,想找个取色工具,我记得有个软件可以,于是quicksilver里输入color,显示了个列表,有个DigitalColor Meter,打开,这不就是么?鼠标放到屏幕上任何有颜色的地方,这个Meter里就会显示RGB的值,最好用十六进制来显示,因为mac的调色板好像是十六进制的。你在其他地方需要指定颜色的地方调出调色板点最右边的RCWeb,输入这RGB的值,一摸一样的颜色就出来了。Easy!

Re: 若iOS机只要2000-3000你还会不会选择android

http://bbs.nju.edu.cn/vd20290/bbstcon?board=Mobile&file=M.1312186099.A 作 者: Rossby 标 题: [转载] Re: 若iOS机只要2000-3000你还会不会选择android 时 间: Tue Aug 2 00:40:52 2011 点 击: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bile 讨论区 】 【 原文由 Rossby 所发表 】 如果真心讨论两者的区别,就别动不动扯到收入啊装B啊之类,用iOS的愿意在这讨论的基 本不会是只为装B的二愣子,因为傻子估计只会说iPhone好看了。 iPhone因为非常之流行且稍嫌昂贵,用户群在中国的背景下会有各色人等尤其一些特殊 人群,这些人本身可能是不受人喜欢的且一般来说并不很好的掌握这些电子产品的用法。 除此以外,不管男女老幼几乎都可能是iPhone的用户。 而android用户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喜欢自由且富于geek精神,能很好的掌握电子产品的 使用,这也是android用户鄙视iPhone用户的一个原因。 不过,iPhone用户里也有很多类似adroid用户的年轻人,这两拨人其实是一种人,如果 抛开手机价格不谈。重要的一点区别是,iPhone的用户总的来说会有使用 其他系统或品牌的经历,是从其他很多系统和品牌的手机过渡而来,所以会相对比较了解其 他机器;但是adroid用户则一般不会有使用iOS的经历,因为如果你有个iPhone来折腾,估 计不会有精力再去买个android来费劲了。。。。所以当两方在一起讨论时,本身信息量是 不对等的,会有很多误解。 或许互相拿出点功能或数据出来对照,看看到底有哪些区别,会更有意思一些,而不是 盲目地下结论,说这个有这功能,那个没有,或者这个强过那个等等。 苹果公司的强大在于真正做到了永不停止的创新,总是在行业内做引导者,其他公司却 总是在跟风。想想iPhone没有出来前手机一般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操作的,现在的大多数 手机又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操作的,我觉得能看出其他公司一直在有意无意的模仿苹果。 大家在说各种app,可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app如此丰富而高质量?为什么之前的 智能手机没有做到?(如果Palm不死的话或许可以做到)因...

中国发展铁路客运的目的是什么

 http://news.163.com/photoview/3R710001/15356.html#p=77P5K34A3R710001 "40多年来,JR研制的新干线营运用列车超过了15个型号,但最高运营时速仅从200公里上升到300公里。这是因为日本开发新干线的首要目标是增强客运能力,其次才是提高速度。图为三代不同型号的新干线列车。"

Bootcamp安装的xp打开文件夹有延迟、缓慢的解决方法

  前提是mac用bootcamp装的XP,Sp3,bootcamp版本是3.2。只针对新XP,干净无病毒。     以前也是xp Sp3,没有遇到这个问题,这次不知道是不是换了个安装盘导致的。全新的XP,打开文件夹时老是有500ms的延迟,即不是双击瞬间就进去,而是有很小的延迟,并且沙漏会显示一下,包括点前进后退向上。不是每次都发生,进HFS+的分区好像不会,但大部分情况下XP的C盘都会。   网上google了很多原因,不过绝大部分是rubbish,都是有系统问题的,我这新系统显然没有。后来看到个说关闭音效试试,虽然不太相信但还是尝试了下,禁用了所有音效,坑爹的还真解决了。于是把xp默认的打开文件夹时发出的音效改成none(控制面板声音设置里),其他保留,现在一切正常了,都是瞬间打开。   可能是声卡驱动的问题,因为bootcamp的驱动确实很不完善,网上搜了下也有可能是声卡节电导致的,不管了。

提取Bootcamp 3.0到最简单方法

  不是在网上搜索到的那种terminal敲命令方法,非常简单,用Toast加载10.6的Install DMG,在finder里就会看到2个光盘被加载了,第二个就是给windows读到,进去把bootcamp考出来就行。   我也是在macrumour上偶然看到的。 http://forums.macrumors.com/showthread.php?t=892725

macbook更换硬盘,bootcamp分区以及time machine的问题。

Image
  在所有工作开始前,保证你已经备份过系统,不管是time machine还是其他方法(CCC或者  superduper等)。  Part 1:动手拆装硬盘   更换硬盘的方法在ifixit上有,图文教程,视频也可以在网上搜到。简单说下过程,购买:     1.新硬盘(500G的来说网购要贵50RMB左右,我去的实体店日立500G 312RMB);     2.移动硬盘盒(我买的元古F250-48RMB);     3.两把螺丝刀,一个是#00十字型的,一个是T6内六角    下面就找个干净的工作台照着视频拆装。 ==================================================== 如果你有bootcamp分区,请看完全篇所有内容再动手。 ====================================================   Part 2:OSX系统的备份恢复 (以下步骤你也可以在更换硬盘之前进行,速度或许会快一点,不过restore的时候两个盘要互换下。)   然后换进新硬盘,把旧硬盘放进移动硬盘盒作为移动硬盘。   把此移动硬盘连接电脑,按住option开机,选择它来启动机器。   进入系统 ,打开 "磁盘工具",选中你新买的本地磁盘,点右边的partition分区,分为一个就行,格式当然选mac的journaled,名字还是起Macintosh HD。   然后点右边的restore,在source一栏把你移动硬盘上的系统分区(Macintosh HD) 拖进去(即你旧硬盘的系统分区),destination一栏把你新买的磁盘的分区Macintosh HD拖上去。点restore。  这是把数据复制到新硬盘,可能要等若干小时,看你数据大小。  完成后,重启。就可以进新硬盘的系统了,和之前的一模一样。 Part 3:bootcamp的备份恢复 =========================================== 如果...

opera中使用google相似图片搜索

  默认打开http://images.google.com.hk时页面显示不完全,必须把opera选项改为Identify as firefox,然后刷新下就ok。

shelf module of Quicksilver

  一直在用QS的clipboard module,剪切板历史我放在屏幕右边自动隐藏,鼠标放上去就显示出来。   但是一直以来希望有一个可以随手放点常用物件的地方,要能一直存在,比如email地址,每次注册什么账号就要输一遍挺麻烦的。以前一直没搞懂shelf模块和clipboard模块的区别,以为是连在一起的,clipboard占用了shelf。今天才发现shelf可以和clipboard同时存在。安装plugin里的shelf module,然后在catalog的module下选中shelf;现在可以激活QS,按⌘+shift+S,shelf窗口出现,然后拉到屏幕边缘就可以自动隐藏了。   要把任何东西放进去,比如文件,程序,文字代码,图片等等,可以打开qs后第二列输入put on shelf,或者直接复制后在shelf窗口⌘+V一下。  要使用里面的东西也是同理,可以选中复制,然后⌘+V到需要的地方,或者在大部分程序中可以drag and drop,如果是可执行程序则可以直接双击运行。

quicksilver on 10.5的一些问题

  quicksilver使用过程 中由很多问题,虽然完全参照了网上的教程,可是无法实现,比如current application和current selection在第一列里不能直接出结果,而是要手动按一下方向键右,这样就导致无法做成trigger。(current selection的解决方法也有,可以直接用快捷键command+esc,或者在finder中command+G。)   今天去QS的新官网一看才知道原来我的QS版本太新了,是为10.6设计的,而我还是10.5,于是退回到老版本,一切ok了。

Mac下转换wma(或其他格式)到AAC(m4a)

  试了很多方法,比如在mac下用easywma,这个方法最不好,码率设一样音质最差;或者在VM虚拟机里装iTunes,把wma拖进去转成m4a,不足是iTunes会自动改文件名,文件体积也略大;或者在VM里用Easy CD-DA Extractor转,但是不会把Nero的编码器加进去而是用的自带的,结果不能进行任何设置,出来的文件体积没法控制,可能是Easy CD-DA Extractor版本老了。   最后还是搬出了强力的foobar,直接在mac下wine运行,下载nero的aac编码器,然后自定义添加NeroAACEnc.exe到转码选项里,后缀名用m4a,参数我google了一通乱写了个   -q 0.42 -ignorelength -if - -of %d -meta:artist="%a" -meta:album="%g" -meta:track="%n" -meta:title="%t" -meta:genre="%m" -meta:year="%y""   dislay info随便写写,因为我原来的wma文件一般都是低码率,-q后用的0.42比率,大概128bit左右 。   结果一点问题没有,转出来体积音质都满意,tag也全在。因为是lossy转到lossy,开始怕音质损伤比较大(因为easywma转的确实都明显失真了),还特意先把wma用foobar自带的转成wav,然后再把wav压成m4a,用changes对比了一下文件发现和直接转的是一样的。不过我对音频编码压根一窍不通,说不定转码过程就是先扩展成wav再压缩的,也或许虽然文件一样但是声音是不一样的。不管怎么说,反正耳朵听起来没有差别了。

automator和script很强大

  automator+applescript+shell script+quicksilver,太强大了   automator的workflow放到/Users/Marcus/Library/Workflows/Applications/Finder目录下,这样在find右键菜单就能看到了。   很简单的做了几个automator的workflow,用来resize和rotate图片,右键菜单调用,相当方便,也不用开acdsee或者xee或者preview或者lightroom之类了。   另外又把转图片格式的imagemagick命令写到 script,随时用quicksilver调用。要批处理图片的话用imagemagick是最方便的。

设置Mac系统英文界面,软件中文界面

  感谢maiyadi上的牛人   http://www.maiyadi.com/forum-viewthread-tid-123392-highlight-office%2B2011.html    Office for mac中文版出来,安装了试用版,但是界面语言还是维持英文。于是把OSX的系统设置界面语言改成中文,Office就是中文界面了。但是我又想保持英文系统界面,又要使office菜单是中文的,为此目的找到个软件:Language Switcher,这软件应该能帮很多人的大忙。 update:office 2011中文版好像对中文输入法支持不好,输入老有延迟,而且word容易出错不正常退出。当用 Language Switcher改过语言后这个问题好像更明显了。现在还是退回到英文界面使用了。「

删除GarageBand未完成的下载

  不小心开始下载,然后只能暂停找不到删除按钮,去课程的文件夹里看也没发现临时文件。最后发现竟然只要按下delete键...

bootcamp启动失败,hal.dll 丢失

 今天突然bootcamp启动xp失败,直接黑屏提示hal.dll missing,不能启动。可这个xp我都用了大半年了,昨天就装了个splayer,应该不会把这文件搞坏吧。   google了一番,有说文件损坏的,有说硬盘损坏的,也有说虚拟机导致的,或者是引导文件boot.ini损坏的。   先进osx看了下bootcamp分区,一切完好,数据都在。hal.dll文件也在。不过发现boot.ini文件没了,显示隐藏文件的script运行了下,c盘下还是没boot.ini.   于是google了一个,当然也是mac用bootcamp装XP的机器,如下 [boot loader] timeout=0 default=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3\WINDOWS [operating systems]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3)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noexecute=optin /fastdetect 开VM fusion,进xp虚拟机,文本编辑器里复制进去,存为Boot.ini,放到C盘下,重启,搞定。OSX下建立这个文件可能格式和编码麻烦一点,会导致无效。

VM导入Bootcamp后,Bootcamp启动变慢

  VM现在很高级,可以直接在OSX内导入Bootcamp分区的系统,然后当作虚拟机运行,也就是说OSX下都可以不用再装虚拟机,如果你已经安装有Bootcamp的windows。   但是在VM导入运行过Bootcamp下的windows后,会自动安装Vm tool,并且会在win下映射一个网络磁盘到“我的电脑”下,这本来是为了给OSX下的真正虚拟机用的,方便OSX和VM内装的虚拟机交换文件。当这个步骤在Bootcamp分区的windows下操作之后,当你reboot机器进去bootcamp下的win时,会卡在登录界面很久,如果细心点按atl+tab会发现有个窗口叫“restoring network×××”之类在后台。   google之后得到的答案是把那个映射磁盘断开,还没有尝试,等下试试。   试完,确实有效。 http://communities.vmware.com/thread/182447